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发言人记者会。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国融资管
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发言人记者会。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如何加强监测报告,法工委新闻发言人黄海华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草案三审稿拟增加规定,国家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
“这个问题很重要,也是常委会审议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十分关注的问题”。黄海华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有的建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国融资管,并加强监测信息共享。有的建议,针对实际情况,明确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方式。
他介绍,经研究,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以下修改:一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明确“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二是增加规定,国家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三是明确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图片来源:中国人大网
封面新闻记者从记者会上了解到,2025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城乡社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有关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二是完善监测报告制度,明确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总结,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负责应对工作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总结应急处置工作,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四是进一步明确本法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之间的适用关系。
6月27日至7月26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二审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60人次提出的293条意见。社会公众主要就加强监测报告、规范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完善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国融资管,部分意见经研究予以采纳。
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