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振兴
赤藓糖醇已经成为全球用量最大的天然零热量代糖。在众多赤藓糖醇生产企业中,山东东晓生物凭借合成生物学与发酵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元气森林、可口可乐、雀巢等知名企业赤藓糖醇的重要供应商。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晓生物在高科技加持下,以玉米为原料,实现其精深加工,赋予这个传统的粮食作物更多的经济价值。不仅引领着健康饮食的新风潮,更成为中国生物制造领域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
“把一粒玉米吃干榨净”
在东晓生物位于诸城的厂区,玉米发酵的“甜蜜”充斥整个厂区。在东晓生物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车间里,每年有近170万吨玉米经过精密加工,实现从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华丽转身。
“我们通过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将玉米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魔投网,再经特种酵母发酵生成赤藓糖醇。”东晓生物研发中心主任王建彬介绍道。这条全产业链生产线,使一粒玉米的价值提升了近10倍。
东晓生物董事、副总经理李天罡表示:“东晓生物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植物蛋白乳基粉生产基地和全球领先的赤藓糖醇生产基地,其中蛋白乳基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每天,有超过5000吨的玉米原料被加工成各类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生物基新材料从东晓生物走向全球市场,其中近半数用于出口。
东晓生物在其展厅展示了多个工厂的布局,这些工厂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客户包括亿滋、雀巢、元气森林、香飘飘等食品饮料企业,以及牧原、新希望、麦富迪、疯狂小狗等养殖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东晓生物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赤藓糖醇生产中实现了显著突破。“通过菌种构建与工艺优化,我们将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25%,转化率提高了5%。”王建彬告诉中华网财经,“同时,我们借助自研的节能降耗技术,让生产能耗降低15%,实现了废水、废菌体的资源化利用,真正做到把玉米‘吃干榨净’。”
赤藓糖醇之所以能成为众多知名品牌的首选,其核心优势在于“天然”与“安全”的双重属性。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蘑菇、葡萄、梨等食物中的代糖,赤藓糖醇是目前唯一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为“无每日摄入限制(ADI)”的天然零热量甜味剂。
更重要的是,赤藓糖醇的健康益处也得到了科学验证:其零热量、不参与血糖代谢、高耐受性和抗龋齿等突出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具有吸湿性低、分散性好、口感优良等特性,赤藓糖醇还越来越多地用于药用辅料、药片包衣、吸入剂载体等医药领域。
近年来,随着代糖产品被广泛应用,一些关于赤藓糖醇安全性的质疑声也开始出现。对此,东晓生物方面给出了基于科学证据的回应。
“赤藓糖醇对人类而言其实并不陌生,”王建彬强调,“其安全性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权威机构的认可。在美国,赤藓糖醇作为代糖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一篇文章或一个团队通过少量样本得出的结论,其权威性完全无法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权威组织及各国政府监管机构相提并论。”
李天罡补充道:“赤藓糖醇的代谢方式与其他代糖不同,约90%会被小肠吸收并进入血液,但它以原形通过尿液排出,不需要经过生物转化,不会在体内滞留,且不会对肾脏或血液循环系统产生负担。”
以科技谋未来
面对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东晓生物已率先布局下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这是一种天然稀有单糖,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而热量仅为蔗糖的10%。它不仅具有类似蔗糖的口感和美拉德反应特性,且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不会引起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患者和体重管理人群的理想甜味剂。
“阿洛酮糖已经于2025年7月正式获得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批准,成为新食品原料。”王建彬透露,“东晓生物在该领域已实现多项突破:相关项目获山东省工信厅立项,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出高酶活菌株,目前已拥有5项核心技术。”
东晓生物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实力。经过20余年发展,东晓生物建立了四级联动研发体系:专家委员会指导战略,博士团队技术攻坚,硕士团队协助实验与数据分析,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开发与工艺优化。
据了解,东晓生物已组建包含5名博士与40余名硕士的研发团队,并搭建了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发酵过程调控等技术平台,不断推动生物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东晓生物加快全球化布局。东晓生物在国内建立了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销售大区,并设立大健康事业部,在越南、印尼、菲律宾、美国、肯尼亚等地设立了8个海外办事处,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2023年,国内赤藓糖醇产能约为40万吨,远超实际需求,导致吨价暴跌至万元以下。2024年产能出清虽缓解了压力,但市场仍未完全恢复。目前,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赤藓糖醇均价约为1.2万元/吨。
“公司整体海外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了将近50%的水平。”李天罡表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基于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所处的区位优势。”
未来,东晓生物将继续深耕功能性产品领域,拓展肠道益生菌、功能性氨基酸、稀有功能糖及可降解材料单体等方向,不断完善大健康产业价值链。
“我们将继续围绕合成生物学和精准发酵技术,掌握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等微生物的改造技术。”王建彬表示,“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推进阿洛酮糖等新一代健康甜味剂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魔投网,无糖饮料在中国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左右;中国的烘焙市场规模约为8000亿元,未来无糖烘焙若能占据该市场的十分之一,那么无糖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持续深入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东晓生物有望在千亿健康食品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